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和澎湃新聞合作舉辦的首屆“鄉鑒”論壇暨鄉創、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研討會于12月27日在上外賢達學院崇明校區召開。本次論壇以“鄉鑒”為主題,設有“鄉鑒”論壇、鄉創作品展、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研討會三大主題板塊。在上外賢達學院執行董事長李進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市人大、市教委和崇明區委區政府部分領導、上海報業集團、文旅及鄉創領域專家、非遺傳承人、上外賢達學院及國內知名藝術院校師生,圍繞高校建設與區域發展融合展開了深度研討,并圍繞鄉村創新展開前沿對話。
教育賦能世界綠島:高校建設與區域發展協同共振
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高等教育擔負著輸出智慧與人才和產業發展形成聯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動力的作用。
據論壇總顧問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董事長鮑賢嗣介紹,作為崇明島上唯一一所大學,上外賢達學院的發展歷程與崇明區域發展的步調始終一致且緊密相連。2009年10月底,賢達學院崇明校區一期工程開工,在市教委和當時崇明縣委、縣政府及各職能部門的支持下,2010年崇明校區順利迎來了第一批新生。過去11年,上外賢達學院通過多元形式,與當地政府、社區緊密聯動,做出貢獻。2019年,賢達學院崇明校區二期工程順利開工,二期規劃用地面積為370畝,建筑面積約24.6萬平方米,新增國際交流學院、新文科實訓大樓、圖書館、學生公寓等多棟教學樓、學生活動空間及校舍。崇明校區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整個500畝校園將可供近11000名師生在此學習與生活,可以進一步為崇明經濟文化發展添磚加瓦,輸送人才。
上外賢達學院董事長鮑賢嗣致辭
上外賢達學院崇明校區二期建設效果圖
澎湃總裁、總編輯劉永鋼提到花世盛會——“第十屆花博會”將在明年落地崇明,本次論壇也將展出上外賢達學院師生特別為“第十屆花博會”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崇明推進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在鄉村創新、旅游服務、生態產業等方面具備巨大潛力。澎湃新聞作為一家新型主流媒體,致力于記錄和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并一直關注崇明區域發展與鄉村創新。期待通過本次論壇,與上外賢達學院攜手為鄉村創新搭建高質量、有影響力的交流平臺。
市教衛黨委李蔚在講話中提出,文化創意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是推動上海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上外賢達學院在崇明區各級政府的支持下,通過不斷整合高校和產業資源,聯合打造崇明地區文化藝術節、科技與藝術主題公園、公共藝術節、藝術家作品展等文藝展演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為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而且能夠助力崇明區推廣本土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品牌。
“鄉鑒”論壇與會嘉賓
藝術煥新千年瀛洲:藝術驅動傳統鄉村新生
繼高校建設與區域發展議題研討后,全體嘉賓在鄉創作品及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主創團隊的帶領下,參觀了由上外賢達學院師生原創的鄉創、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
嘉賓參觀鄉創、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
其中,數十件“以花為媒、四季流轉”藝術鄉村空間設計作品,是在國內外藝術家、上外賢達師生以及崇明當地村民的共同參與下,為“第十屆花博會”而打造。上外賢達學院信璟副教授,以“起、承、轉、合”四個部分,介紹了作品的創作歷程。本次作品的創作經歷了為期一年調研與打磨,上外賢達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師生對崇明十幾個村落展開田野調查并與陳家鎮相關人員反復溝通,同時積極響應2021年花博會相關工作。2020年10月底,上外賢達學院師生在崇明先鋒村,以白面白墻為“畫布”,開展了“以花為媒、四季流轉”的墻繪創作。這一系列師生的創作成果與教學改革實踐也連續兩年成功獲批“上海文化創意產教融合引領項目”。
上外賢達學院師生在崇明先鋒村開展鄉村墻空間更新設計實踐教學活動
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是本次論壇的最大亮點之一。本次花博會公共藝術作品研討會展出了9件由上外賢達學院師生原創、即將在“第十屆花博會”展出的9件崇明非遺主題公共藝術作品模型。據“崇明非遺文化創新工作室”核心成員任立卓介紹,以“第十屆花博會”為契機,上外賢達學院師生深入探訪了崇明非遺傳承人,整合了珍貴的崇明非遺文化資源,并以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與數字媒體的技術手段對非遺文化進行了再次詮釋與全新演繹,期待用科技與藝術賦能崇明區域發展。基于以上作品,上外賢達學院成功獲批了“2020年上海市緊缺藝術人才創新工作室項目”。當天上午,上海市人大華僑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會長高德毅,市教衛黨委李蔚,崇明區文化旅游局副局長高新峰與上外賢達學院董事長鮑賢嗣、上外賢達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方方共同為 “崇明非遺文化藝術創新工作室”揭牌。
“崇明非遺文化藝術創新工作室”揭牌
參觀結束后,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圍繞“鄉村振興”這一議題展開了研討。
來自MLA+國際建筑規劃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Livio Ercoli認為,歐盟與意大利的鄉村面臨著與中國相似的挑戰。通過解析意大利Torri Superiore生態村、中國龍潭顧村等成功案例,Livio Ercoli認為鄉村振興需要通過注入項目、通過更豐富的維度、結合效益、造福當地人民。
鄉伴集團合伙人、副總裁鄭德福認為,2020年鄉村旅游比以往更加旺盛,這是鄉村發展的機遇。鄉伴集團從設計變革到跨界破圈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探索,期待通過對美的不變追求來應對不斷發生的變化。
上海大學副教授、國禮設計師、上外賢達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客座教授丁蔚分享了基于崇明島本地自然資源,以“花鳥魚蟲”為設計題材,由上外賢達學院師生原創的系列文創產品,期待以藝術的視角重新詮釋崇明自然生態資源,并進行市場化的探索。
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崇明山歌上海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曉提出崇明有十分豐富的非遺資源,如何將非遺資源開發成產品,并且使其被市場所接受,存在巨大挑戰。相信今天的論壇將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很欣慰能夠看到高校在非遺傳承中發揮引領作用。
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上海新匯娛樂集團董事長、上海聲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峰先生認為“鄉鑒”是講述鄉村故事,文創就是通過產品讓市場看到背后動人的故事。同時,鄉創也是一個教學平臺,此次論壇中展出的作品與教學改革實踐成果,回應了習總書記的期許:“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設計驅動創新——崇明鄉創創新”圓桌
考慮疫情防控需要,本次論壇僅做了小規模成果展示。未來,上外賢達學院師生將繼續攜手內外知名學府、龍頭企業和傳媒機構,跨界整合優質資源,打造鄉村文化振興創意高端平臺,孵化更多精彩的崇明藝術文化節展活動。